第十九期
0、不为人知的 N95 口罩起源故事
N95 口罩紧贴面部,能过滤空气中95% 的微粒,如病毒。它是全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重要的防护设备之一。
第一个口罩是用来阻止气味的
很早以前人们普遍认为,瘟疫之类的疾病是由地面释放的瘴气造成的。
瘴气理论促成了17世纪欧洲瘟疫口罩的设计,医生们戴上这种口罩,确认瘟疫并用一根棍子敲打它们来标记感染者。

这些细长的面具有点像大鸟的喙,在面具的边缘有两个鼻孔,可以装满熏香。人们认为通过保护自己免受瘟疫的气味,他们就可以免受瘟疫的侵袭。
1897年,医生们开始佩戴第一批外科口罩。 它们只不过是一块围在人们脸上的手帕,而且它们不是为了过滤空气传播的疾病而设计的。它们被用来防止医生在手术中咳嗽或打喷嚏时将飞沫喷到伤口上。
“伍氏口罩”
1910年秋天,一场瘟疫在我国东北(时称满洲)爆发。
中国朝廷聘请了伍连德(Lien-teh Wu)医生来领导防疫工作。他出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,在剑桥学习医学。 在对其中一名受害者进行尸检后,伍连德确定瘟疫不是像许多人怀疑的那样由跳蚤传播的,而是通过空气传播的。
他在西方手术口罩的基础上,开发了一种用纱布和棉花制成的更加耐用的口罩,这种口罩可以安全地包裹在脸上,并且增加了几层布来过滤吸入物。
他的发明是一个突破。它可以用廉价的现成材料手工制作而成。1911年1月至2月间,生产了无以计数的口罩。医务人员、士兵、普通人都带着这种口罩。

这不仅有助于阻止瘟疫的传播,面罩也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象征。
伍氏口罩迅速成为国际报纸报道的热点。当1918年西班牙流感到来时,世界各地的公司增加了类似口罩的生产,帮助减少流感的传播。
N95开始是用于工业
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科学家们发明了空气过滤防毒面具,包裹住整个头部来清洁空气供应。开始被用于采矿业,以防止尘肺病(Black Lung)。有效但是非常笨重。
3M 公司为了制造坚硬的丝带开发了一项技术,将熔化的聚合物通过空气喷射成纤维织物。
在显微镜下,它们看起来就像是有人扔下了一捆木棍,而且它们之间有巨大的空间。
当粒子,无论是二氧化硅还是病毒,飞进这迷宫般的木棍中会被卡住。材料中加入了静电荷,即使是更小的粒子也会被拉向纤维。同时,因为有很多的“大洞”,呼吸很容易。
使用 N95 呼吸防护口罩的时间越长,过滤微粒的效率就越高。但是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,因为纤维之间的孔洞被微粒堵塞了。它不会停止过滤,只是降低呼吸的顺畅程度。
3M 公司在1961年推出的“泡沫”外科口罩,它的灵感来自于一个文胸设计。
]
直到今天,呼吸防护口罩仍然很少在医院使用,因为只有像新型冠状病毒这样的疾病爆发才需要如此严密的防护。
--The untold origin story of the N95 mask
1、清朝“钟南山”——伍连德

伍连德(1879年-1960年),祖籍广东,出生于马来西亚。
医学博士,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,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,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,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候选人。
指挥扑灭了1910年在东北爆发的肺鼠疫,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、有效控制的大型瘟疫。
设计了 “伍氏口罩”。
--伍连德
2、标点符号用英语怎么读

3、【摸鱼工具】伪装系统升级界面

模拟操作系统升级过程,包括Win10、Win8、XP、macOS等。用法:将浏览器全屏、隐藏工具栏、选择主题。
【完】
Reference: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